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中国旅游的6大新发展新机遇

发表时间:2018-09-17 10:45作者:市场项目部来源:中揽文旅网址:http://www.zhonglanwenlv.com
文章附图

9 月9 日, 世界旅游联盟在总部所在地—— 美丽的浙江杭州萧山, 以“ 减贫与发展—— 世界旅游业的共同愿景” 为主题, 举办“ 世界旅游联盟• 湘湖对话”旨在充分发挥世界旅游联盟国际平台优势,展示中国旅游减贫成果、交流国际旅游减贫经验,探讨和推动旅游业在减贫事业中的责任和作为。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致辞中分享了世界旅游联盟的发展情况、并分享新时代中国旅游的6大新发展新机遇,提出以合作共赢让旅游为人类幸福美好生活作出新贡献。

以下为李金早发言整理:


一、世界旅游联盟正展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7 年9 月12 日, 经中国国务院批准, 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世界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联盟( Wo rl dTo u ri sm A l l i a n ce 简称WTA)正式成立。习总书记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同时召开的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发贺信。李克强总理向世界旅游联盟成立发贺信,时任副总理汪洋会见与联盟创始会员。在成都出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的137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部长、代表及41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见证了世界旅游联盟的诞生。

一年来,在各位会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世界旅游联盟牢牢把握“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的宗旨和以“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的使命,坚持全球化视野进行顶层设计,在会员建设、品牌建设、内部建设、总部建设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今年9月,联盟会员数量已由创始初期的89个发展为138个,覆盖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金融、地产、交通、住宿、传媒等多个领域。本次理事会期间又新通过新会员申请26个,总数已达158个,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1月8日,联盟组织召开WTA总部选址工作会,以现场投票方式评选出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国际名城杭州作为联盟总部落户城市。

中国旅游业界将通过这个平台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积极交流各自的经验,寻求合作的结合点。近一年来的发展表明,世界旅游联盟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我们诚恳希望各位会员以及各位潜在的会员及全球旅游业界的同仁们,关注WTA,支持WTA,用好WTA !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

自2010年以来, 全球旅游经济持续保持正增长, 表现出良好的产 .韧性, 以比全球GD P 更快的增长速度, 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回暖,各国经济联系、人民交往更加紧密,预计全球旅游业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2018年世界旅游的主题词:合作co o p e ra ti o n 。

第一,全球旅游业增长再创新高。我们欣喜地看到,2017年全球国际游客数量增长了7%,为2010年以来最大增幅。国际游客总数达到13.23亿人次,创下自2010年以来新高,比上一年增加了约8400万人次,这已是连续8年保持数量增长。与此同时,2017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增长了5%。除了旅游目的地赚取的1.3万亿美元收入外,国际客运还创造了2400亿美元,这使旅游出口总额增加到1.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创造4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产业。

第二,旅游发展日益国家战略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控制污染产业、重型产业,注意发展服务业是发展大趋势。在服务业中,旅游是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产业,受到各国和地区更多的重视。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加以优先发展,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塑造国际旅游品牌,各新兴经济体也加大旅游质量发展步伐,全球旅游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第三,一带一路、新兴经济体旅游强劲发展。“一带一路”跨越东西方四大文明,连接全球主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目前“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的国际旅游规模占到全球旅游的70%左右。目前, 仅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的规模就超过2500万人次。预计, 中国“十三五”规划这五年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来华旅游,拉动消费约1100亿美元。同时,新兴国家旅游迅速崛起,在全球旅游版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继续引领全球出境旅游,中国游客2017年在国际旅游上花费了258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支出的近五分之一。近年来遭受安全挑战的国家也出现了复苏,巴西和俄罗斯旅游市场同样表现突出。

第四, 消费新群体催化旅游新需求新模式。如今, 80后、90后已成为旅游消费新主体, 00后也将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他们的消费特征更多地体现为“生活式激发、多元式决策、智能式前行、分享式评价”。生活化激发,他们对旅游的向往除了受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影响外,可能更容易被生活中的某一场景所激发,如一首歌、一部电影、一场赛事、一个网红,甚而一声感叹、一句流行语。这就需要我们加快从传统的行业营销向全域整体营销转变。多元式决策,他们在决策时可能会考虑到对目的地历史人文知识的学习、对自然生态的向往,满足家庭出游的需要,以实 .观光、度假、休闲、健康、探险等多元体验;也可能会受到最具特色酒店或住宿、餐饮、乐园、活动等吸引,如超级酒店、特色酒店、最美民宿、主题乐园、必品美食等;还会考虑到特价机票、购物打折季的诱惑,考虑到美容、医疗、追星的刺激等等。由此将催生一系列新产品供给和新消费模式,包括定制旅游、体验旅游、房车旅游、共享旅游( 如共享公寓、共享民宿、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 。智能式前行, 随着科技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吃厕住行游购娱”每一个旅游环节,均能实现行进中瞬间智能优化选择,可谓“说走就走、说游就游”,而他们瞬间做出选择的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网络大数据基础上的推荐指数和口碑排名。分享式评价, 他们在旅游中习惯通过朋友圈、微信群、脸谱网等即时分享感受、评价服务,这自然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环境和旅游企业、旅游服务提供者提出更高要求。

第五,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虽时有波折,但不可阻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注定行不通,但我们也要对这种逆潮流之举高度重视。旅游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民间交往的重要渠道。在历史上,旅游多次充当国际关系改善的先行者。我们要积极呼吁,不仅不能将旅游作为限制性的贸易条件,而且要鼓励旅游发展,通过旅游促进国与国、人民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寻求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解决途径。

三、新时代中国旅游的新发展新机遇

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预计2020年将达到64亿人次,2022年将达到80亿人次。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旅游持续火爆,很多地方一票难求、一房难求。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国内旅游,开始走出国门。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境外旅游消费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是拉动全球旅游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1.39亿人次,预计2020年将达到1.50亿人次,稳居世界前列。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国国内已经形成包括2.79万个旅行社、4.5万个住宿和餐饮法人企业、3万多个景区景点和数百万家旅游企业在内的庞大产业体系,部分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进行布局。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均超过10%,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加强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加强与三次产业以及城乡建设的融合,实现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一)全域旅游引领发展模式转变

在大众旅游时代,自助游、自驾游,非景点旅游游客已占总额的80%,以景点景区建设和宾馆饭店建设为主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在对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在2015年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二)优质旅游深入推进

新时代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也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2018年1月,我们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强调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走高渗透融合发展之路、走依法治旅之路、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走全方位开放开拓之路,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在旅游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 中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 产品供给日益完善。全国现有星级饭店1.16万家( 包括五星级824家、四星级2425家) , 旅行社2.79万个,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包括5A级249个、4A级3034个),世界遗产53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休闲度假方面,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6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专题旅游方面,现有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6个,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10 个, 滑雪场646 家, 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514 个, 全国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基地16 个, 低空旅游航线133 条, 航空俱乐部超过200家,还有一大批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新产品。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旅游空间布局、公共服务、产业要素协调推进,旅游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不断做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大别山片区、武陵山片区、浙闽赣皖旅游经济圈等跨区域旅游功能区发展战略有效落实,“一带一路”“重走长征路”等国家精品旅游带品牌。

“厕所革命”上升为国家工程,成为全社会关注新热点。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设旅游厕所7万座,超额完成3年5.7万座的计划任务。2018-2020年全国再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以上。开通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1394个、旅游集散中心663个、旅游休闲绿道2254条、观光巴士线路1061条。旅游综合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中国现有25个省(区、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截至2018年1月20日, 全国共建立旅游警察机构311家、旅游巡回法庭496家、工商旅游分局239家, 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健全。我们联合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持续开展全国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春季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开展出境游、旅游包车、高风险旅游项目、景区流量等四大旅游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将设置“导游专座”列入《导游管理办法》。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旅游消费蔚然成风,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多元。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重点培育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形成50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建立全国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信息系统。

(三)文化和旅游加快深度融合

今年3月,中央决定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中央站在新的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旅游与文化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交融。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发展方向对头,品位提升,内容丰富,亮点更多,商机更旺;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载体更多,市场更大,传播更广,传承更久。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要求,着眼于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四)旅游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我们成立了旅游数据中心,构建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接入全国1806个景区7535路视频图像( 5A 级旅游景区全覆盖) ,完成与四川、山东等20个省( 区、市) 和12301基地对接, 逐步构建以产业平台为主要应用的大数据体系。通过完善运营商数据分析功能, 实现国内旅游人数每天统计。通过接入互联网游客评价数据,实现景区网络点评实时分析。“华游”(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世游”(全球旅游全息信息系统)正式上线。《“ 十三五” 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发布实施, 《旅游电子商务标准》等行业规范加快制定发布。全国景区先后建设“ 掌上景区” 、无线网络(Wi Fi )覆盖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安徽、天津、河南等推动实现3A 级以上景区Wi Fi 全覆盖。一大批在线旅行社(OTA )借助互联网技术,为游客实时提供旅游资讯、快捷预 .等服务,互联网旅游日新月异。如今中国游客对信息技术、网上支付、即时分享等的运用和依赖,令国际市场大为惊讶,不少国家和目的地甚而明显迎接和准备不足。

(五)旅游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

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举办中美、中瑞、中韩、中丹、中印等旅游年并发贺词,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发贺词。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宣布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欧盟、中澳、中加、中新(新西兰)等旅游年,向世界旅游联盟成立发贺词。中国已与69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其中旅游是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中国出入境旅游保持有序发展,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面向127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开展中国公民团队出境旅游业务。中国已与134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种类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与41个国家签订70份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在新疆、甘肃、湖南、宁夏、河南等5省(区)开展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业务,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涉旅政策先行先试,国务院批准设立内蒙古满洲里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扎实推进。我们还依托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举办针对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的旅游援外培训。2016年安排旅游领域援外培训9期,230人次;2017年安排旅游领域援外培训30期,截至2017年7月底已完成17期、578人次。

(六)旅游扶贫为世界贡献中国实践

本届联盟年会的主题是旅游减贫,这在当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球范围来看,减贫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首要目标就是“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减贫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重视。现在,旅游减贫已经成为全球减贫的关键领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效率高、成本低;是造血式扶贫,可以由脱贫直接跃升到致富;是广泛受益的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持续性强、返贫率低;是富有尊严的扶贫,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是促进和谐的扶贫,利于社会稳定、生态文明;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扶贫,利于增进国人与世界人民的了解。

旅游扶贫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五种受益分配机制:一是直接参与旅游经营;二是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三是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四是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五是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入股分红。推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两带两加”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具体工作中,一是强化担当意识。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做深做细做实扶贫工作。二是做好顶层设计。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先后在安徽省休宁县、河北省张北县组织召开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制定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三是坚持规划先行。开展全国旅游扶贫规划公益系列行动,组织全国374家旅游规划单位,编制2000多个旅游扶贫规划。四是强化项目带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签署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500个景区带村旅游扶贫项目,中信银行将安排旅游投融资不少于2000亿元人民币,设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发布三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推出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五是加快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脱贫步伐。在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分别召开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会。发布10条跨越“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西部行”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

六、提供人才支撑

设立5个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先后举办15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4000多人。

携手共创世界旅游美好未来

中方愿意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进一步深化旅游交流合作,愿意支持世界旅游联盟更好地发挥平台优势,共同推进全球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专注、专业、专心,中国景区专业运营领军品牌
Concentrating, professional and dedicated
The first choice brand of professional operation in China's tourist attractions